同是大學四年畢業,差別為何如此巨大?

Q :開複老師,我今年大四,就要畢業了,面臨著擇業,感覺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。但是讓我非常感歎的是:我們這幾千個同學為什麼高考時是一個水準,進入同一所大學,但在走出校門時(畢業時),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差別那麼大?

A :畢業時,同學之間的差別可能是很多理由造成的(染上壞習慣、不好好學習、沒找到興趣等),但是一個大學生的通病就是沒有做好“職業規劃”,把讀書的目的簡化為“學歷、成績”,而忽視了學習最重要的目的:找一個好工作。
職業規劃之前要先理解自己的理想、興趣,還要對畢業後的選擇做足夠的諮詢。完成這些工作之後,就可以開始真正制定一個計畫了。

但有些人做職業規劃做得太遠了。記得在我的一次演講後,有位同學長篇大論地談自己的職業規劃:兩年之後得到什麼學位,五年之後得到什麼學位,七年之後得到什麼職位,十年之後升經理,十二年之後升總監,十六年之後做副總裁,二十年之後做CEO。這麼長遠的規劃是沒有意義的,我們要立長志,但是計畫做兩步就夠了。這就是我稱為“兩步計畫”的職業規劃。運用在大學畢業生身上就是:

1. 定一個讓你興奮但是又務實的三到五年目標,這是“第二步”

2. 諮詢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,“第一步”應該怎麼走?(也許是讀書或工作)

  一步計畫也行嗎?我認為是不夠的。比如曾經有位同學說想去某某學校讀書,問我該怎麼做。我問他為什麼要去這個學校,為什麼要出去讀書?他說不知道,反正出國就是了。然後我接著問他出國讀書做什麼,他回答想進某一個企業。最後我建議他去諮詢什麼樣的學校會幫助你進入這個企業,然後再去諮詢如何進入這些學校。結果,他選了一個更容易進的學校,後來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他嚮往的企業。

  現在在一個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訴我,雖然他本科讀的是一所普通的大學,但是他下定決心要進入這家公司。經過打聽他發現這家公司由於創始人畢業于斯坦福商學院,所以特別中意斯坦福商學院的畢業生。於是,他又打聽如何進入斯坦福。然後他發現斯坦福重視的是有潛力而且多才華的學生。於是,大學時,他在讀書之餘,編校刊、當學生會主席、暑期到金融公司實習、到歐洲參加辯論賽。他又在一位著名的企業家麾下做慈善工作,請了那位企業家幫他寫推薦信。最後,他最大化了他進入斯坦福的機會,也最大化了他進入他夢寐以求的公司的機會。當年,在他所在的那所大學裡,只有他進入了一流的研究生院。

李開復
Google大中華區總裁